546 皁豐
Price: 3.59 PE: 8.3 (0.3515 -39%) Yield: 3.6% (-50%)
生產及營運創出新紀錄
味精及黃原膠的產量及銷量在年內達到歷史新高
-收益增加30.9%,至約人民幣8,399,200,000元(二零一零年:人民幣6,416,400,000元)。取得顯著增長,主要是受
益於銷量增加和產能提高,因而擴大了市場份額
由於原材料價格及煤價大幅增加,本集團的毛利率減少至約18.1% (二零一零年:24.4%)。味精分部的毛利率減
少至16.1%( 二零一零年:22.7%),而黃原膠分部的毛利率減少至36.2%( 二零一零年:38.8%)
- 毛利由二零一零年約人民幣1,565,100,000元減少至二零一一年約人民幣1,519,700,000元
- 股東應佔溢利減少約37.5%,至約人民幣604,100,000元(二零一零年:人民幣966,100,000元)
- 每股盈利(基本)為人民幣35.15分(二零一零年:人民幣57.75分)
- 權益回報率為17.7%( 二零一零年:30.7%)
- 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3港仙(二零一零年:15港仙)
- 已付之中期股息及擬派之末期股息合共每股13港仙(二零一零年:26港仙)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持續強勁且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本集團採取其短期產品減價戰略,整合味精市場。本集團的味精平均售
價較二零一零年增加1.0%。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主要由於原材料(玉米顆粒及化學產品)價格同時大幅上升。本集團的毛利
率由二零一零年的24.4%下降至二零一一年的18.1%。
本集團積極進取,藉擴大產能及市場領導地位達至規模經濟效益,控制成本。本集團成功有效控制成本,如透過建
設合成氨的生產線,擴展其上游業務範疇,矢志減低主要原材料的成本。合成氨生產線的年產能為80,000噸。於二零一一
年年底該生產線竣工及投入運作。
味精的銷售額及銷量分別增加26.3%及25.0%。黃原膠的銷售額及銷量分別增加22.6%及31.7%。本集團於回
顧年度能夠維持增長勢頭,有賴於味精產品及黃原膠的強勁銷售。
於內蒙古的蘇氨酸生產廠房於二零一零年投入商業生產,年產能為10,000噸,並於二零一一年年底急速擴展呼倫貝
爾廠房的蘇氨酸年產能至30,000噸,務求發揮其成本優勢。於二零一一年,來自蘇氨酸銷售的收益較二零一零年增加約
287.1%。
。本集團透過龐大的中國超市零售及分銷網絡,銷售其品牌商品U鮮系列。此外,本集團已於二零一一年年底推出
複合調味產品,擴闊味精產品範圍。
市場概覽
。味精的總體行業需求不斷增加。由於石油工業對黃原膠需求增
加,該產品的需求亦穩定增長。主要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於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玉米顆粒、煤及其他主要原
材料的價格於二零一一年持續上升。然而,本集團秉持其味精市場整合策略,雖然原材料及燃料成本攀升,仍然減價銷
售。本集團的主要目標為於二零一一年下半年提升產能,擴大市場份額。由於主要原材料成本增幅比本集團產品的平均售
價大,故此毛利率下降至18.1%。
業務回顧
味精分部主要包括銷售味精、肥料、蘇氨酸及其他相關產品。
本集團憑藉競爭性價格,推動行業整合,擴大市場份額,已成為世界的味精龍頭製造商。中國的味精市場於二零一一年越
來越集中。尤其是於二零一一年下半年,味精行業整合加快。本集團已經訂立目標,於短期內加快行業整合,因此採取競
爭性價格,致使其味精產品的平均產品稍微下降。於二零一一年下半年呼倫貝爾廠房一期開始投產後,本集團成功發揮其
規模經濟效益及成本優勢淘汰中、小型競爭對手,繼續加大中國市場份額。
二零一零年底,本集團與日本「味之素」就蘇氨酸產品的分銷達成共同銷售協議。根據該協議,本集團的蘇氨酸產品將於二
零一一年起透過味之素的銷售及分銷網絡進行銷售。本集團已於二零一一年年底快速擴大蘇氨酸產能至40,000噸,使其發
展為本集團主打產品之一,帶動增長。
黃原膠的全球市場需求自二零一零年起持續復甦。本集團自二零零九年起不斷提高產能及加大市場份額。世界三大黃原膠
製造商仍然主導全球市場。於二零一一年,黃原膠的需求及銷量都大幅上升。
原材料成本增加亦促成二零一一年的行業整合,因此許多落後的生產設施停產。本集團味精分部方面透過擴大產能、增加
推廣力度及具競爭力的定價,維持其行業領導位置。儘管平均售價由二零一零年的每噸約人民幣7,903元增至二零一一年的
每噸約人民幣7,984元,僅增加約1.0%,味精業務的營業額增長約26.3%,銷售量亦較二零一零年上升約25.0%至約615,630
噸。二零一一年,市場需求帶動增長。
於二零一一年,本集團亦於消費零售市場方面加強U鮮系列產品的推廣。於二零一一年下半年,本集團推出新複合調味產
品。複合調味產品針對家居市場,該市場因中國生活水平改善發展蓬勃。該產品系列的經營業績大致符合管理層預期。
味精分部
原材料成本增加亦促成二零一一年的行業整合,因此許多落後的生產設施停產。本集團味精分部方面透過擴大產能、增加
推廣力度及具競爭力的定價,維持其行業領導位置。儘管平均售價由二零一零年的每噸約人民幣7,903元增至二零一一年的
每噸約人民幣7,984元,僅增加約1.0%,味精業務的營業額增長約26.3%,銷售量亦較二零一零年上升約25.0%至約615,630
噸。二零一一年,市場需求帶動增長。
於二零一一年,本集團亦於消費零售市場方面加強U鮮系列產品的推廣。於二零一一年下半年,本集團推出新複合調味產
品。複合調味產品針對家居市場,該市場因中國生活水平改善發展蓬勃。該產品系列的經營業績大致符合管理層預期。
肥料
於二零一一年上半年,由於惡劣天氣影響了部份市場對肥料的需求,本集團採取了積極的定價策略來應對市場環境的變
化。然而,自二零一一年下半年起,市場需求復甦。肥料的平均售價由二零一零年每噸約人民幣693元微升至二零一一年每
噸約人民幣698元,即上升約0.7%。這與相同性質產品趨勢相符。肥料的產銷量大幅上升,主要由於二零一一年下半年呼倫
貝爾廠房一期投產使產能上升以及加大肥料的銷售及推廣力度所致。
玉米提煉產品
於二零一一年,玉米提煉產品的平均售價隨著玉米顆粒價格上升。玉米提煉產品的收益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止年度較二零一零年上升約43.9%。上升主要由於玉米顆粒消費增加及玉米提煉產品的平均售價上升。
澱粉糖
於二零一一年澱粉糖的營業額上升約20.6%,反映需求強勁。產品的平均售價由二零一零年的每噸約人民幣2,816元增加約
22.3%至二零一一年的每噸約人民幣3,444元,原因是食糖短缺。
蘇氨酸
蘇氨酸是本集團的新產品。於二零一零年完結前,蘇氨酸的年產能為10,000噸。蘇氨酸是一種必需氨基酸,可保持身體蛋
白質的平衡及促進生長發育。本集團的蘇氨酸產品主要用作飼料添加劑。蘇氨酸在二零一一年的收益和銷量分別約達人民
幣109,000,000元和約8,979噸。蘇氨酸的平均售價約為每噸人民幣12,135元。
其他
本集團繼續按其價值鏈開發其它產品種類,包括支鏈氨基酸、玉米油及雞粉。支鏈氨基酸、玉米油及雞粉於二零一一年的
銷售量分別增至約413噸、13,989噸及354噸。本集團繼續開發新產品。本集團的目標為提升本集團品牌,同時繼續為工業
及消費零售市場開發新產品。預期此舉將有助增強本集團產品於市場的認受性及刺激有關產品的需求。
生產成本
玉米顆粒
二零一一年,玉米顆粒佔此分部總生產成本約53.7%(二零一零年:56.5%)。由於二零一一年需求持續增加,玉米顆粒價格
自二零零九年起不斷升高。玉米顆粒的平均單位成本自二零一一年第四季起轉趨穩定。二零一一年,玉米顆粒的平均單位
成本約為每噸人民幣1,912元,較二零一零年增長每噸約人民幣171元或9.8%。
液氨
於二零一一年,液氨佔此分部總生產成本約9.7%(二零一零年:10.2%)。受工業需求回升引致市場需求增加的影響,二零
一一年液氨的平均單位成本增加至每噸約人民幣2,956元,較二零一零年增加每噸約人民幣475元或19.1%。本集團已動工興
建額外合成氨的產能設施,以應對液氨價格上升的影響。本集團預期下年,在二零一二年上半年,液氨佔總生產成本比重
將下調2至3%。
硫酸
於二零一一年,硫酸佔此分部總生產成本約2.0%(二零一零年:1.3%)。硫酸的平均單位成本自二零零九年年底以來持續上
漲,是由於工業需求回升引致市場需求上升所致。於二零一一年,硫酸的平均單位成本增至每噸約人民幣486元,較二零一
零年增加約每噸人民幣207元或74.2%。該增幅較玉米顆粒及煤炭等其他原材料為高,故佔總生產成本的比重增加0.7%。
煤炭
於二零一一年,煤炭佔此分部總生產成本的11.3%(二零一零年:11.2%)。其於二零一一年的平均單位成本為每噸約人民幣
340元,較二零一零年增加每噸約人民幣28元或9.0%。煤炭價格的升幅反映商品價格普遍上升。雖然煤炭的平均單位成本
顯著上升,煤炭佔總生產成本的百分比僅略為增加0.1%,部分乃由於本集團的定價能力所致,原因為本集團將生產設施設
置於產煤地區,例如內蒙古、呼倫貝爾及陝西,盡享低成本煤炭之利。這有助增強本集團的定價能力
其他生產成本
折舊成本、員工福利和其他成本增加,主要是因為自二零一一年下半年起新產能設施建成並投產,令新呼倫貝爾廠房味精
產能增加。其符合本集團的產量。
黃原膠
銷售及平均售價
於二零一一年,銷售量增加約31.7%,反映產能擴充,而收入較同期僅上升22.6%。增幅差異是由於平均售價下降6.9%,由
二零一零年每噸約人民幣19,579元下降至二零一一年每噸約人民幣18,222元。
毛利及毛利率
黃原膠分部的毛利由二零一零年的約人民幣264,800,000元增加約14.1%至二零一一年的約人民幣302,200,000元。毛利率亦微
降,於二零一一年下降2.6個百分點,反映平均售價下跌。本集團的內蒙古廠房擁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因當地可提供成本較
低的煤炭,有助抵銷平均售價下跌的影響。由於內蒙古廠房的增產,本集團對煤炭享有較大定價能力,有助降低整體生產
成本。
玉米顆粒╱澱粉
於二零一一年,玉米顆粒及澱粉佔此分部總生產成本約40.2%(二零一零年:33.6%)。比例上升主要由於玉米顆粒及澱粉的
成本價增幅提高。玉米顆粒及澱粉價格分別由二零一零年每噸約人民幣1,711元及每噸約人民幣2,362元升至二零一一年每噸
約人民幣1,915元及每噸約人民幣2,620元,增幅分別為11.9%及10.9%。自二零一一年初起,黃原膠的生產集中於內蒙古廠
房,於二零一一年,澱粉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大豆
於二零一一年,大豆佔此分部總生產成本約6.9%(二零一零年:5.4%)。所佔比例上升主要是大豆價格由二零一零年每噸約
人民幣3,747元升至二零一一年每噸約人民幣3,907元,增長為4.3%。
煤炭
於二零一一年,煤炭此分部總生產成本約34.5%(二零一零年:35.4%)。本集團充分利用內蒙古廠房相對較低煤炭成本的優
勢。二零一一年煤炭的平均單位成本約為每噸人民幣305元,較二零一零年上升約每噸人民幣40元或15.1%。
其他生產成本
二零一一年的折舊成本與二零一零年同期相近,主要由於自二零一一年初黃原膠的產能並無變動。
展望
於二零一一年,本集團的產品價格微降,配合呼倫貝爾廠房的投產,本集團充分利用其擴充產能及於二零一一年繼續採用平穩較低的產品價格策略,對味精行業內的中小型企業主動施壓,進一步提高本集團的市場份額和行業領導地位,完成中國味精行業整合的最後一輪洗牌,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行業整合的步伐。
本集團欣喜的看到,目前行業整合已近尾聲,國內味精行業的低谷已將過去,並開始復甦。在過去一年,行業中規模較小,技術水準落後,不具備成本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味精生產商限於經營困境並相繼停產。隨著集團呼倫貝爾廠房二期工程的投產,本輪行業整合的目標將基本完成。
未來計劃或近期發展
展望二零一二年,雖然國內經濟增長出現放緩,但本集團對今年的表現充滿信心。本集團的主要產品,如味精、黃原膠、澱粉糖等,是食品原料和食品加工及生產添加劑類產品。由於總體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食品行業及餐飲業一直高速發展,工業用戶和消費者對本集團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並不受宏觀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這是本集團能保持快速發展的基本保證。而隨著經濟下滑,一些主要原材料的價格開始下降,這對本集團降低成本,改善毛利率有利。
策略性增加產能
由於管理層擁有前瞻性眼光,率先引領及加快行業整合,擴大市場份額。呼倫貝爾新廠房使本集團擁有成本優勢和享有規
模經濟效益,淘汰落後且低效益的產能。到二零一二年第二季度,本集團味精年產能將增至100萬噸,從而實現本集團在二
零零九年提出的中期戰略目標。屆時,本集團在國內味精市場上,將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並維持行業領導者的角色。
發展飼料用氨基酸產品,並興建新疆新基地二零一二年,本集團將在以味精和黃原膠為主要的食品添加劑類產品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加大飼料用氨基酸產品市場的力度,在現有蘇氨酸產品的基礎上,推出其他相關產品。
於二零一二年,本集團將在新疆建設一個全新的高檔氨基酸生產基地,借新疆成本優勢及蘊含豐富煤炭供應之利,集中開發高檔氨基酸類產品。這類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將進一步提升本集團的產品組合,使本集團能夠提供更豐富的生化產品,使集團從目前以生產和銷售傳統、大宗氨基酸類產品為主的模式向高附加值產品延伸。
未來三至五年的中期策略方針
- 本集團將在以味精和黃原膠為主要產品的食品添加劑市場上,鞏固和保持目前的領導地位,充分發揮經濟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力爭將行業發展和行業競爭引向更成熟,更理性的階段,使產品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 本集團將在現有蘇氨酸產品的基礎上,加大力度,積極開拓其他飼料用氨基酸產品。成為該類產品在中國的主要生產商和供應商;
- 本集團將以新疆廠房為契機,捷足先登,快速佔領高檔氨基酸產品的市場致高點,矢志令三到五個高檔產品的市場份額進入全球生產商和供應商前三名。
改善管理架構以達到未來目標為達到上述目標,集團需要不斷改善管理架構,持續的培養和吸引人才,並進一步提升企業文化。集團已經聘請了專業的
管理和戰略顧問機構,配合董事會,對集團現有的管理系統,人力資源體系和企業文化進行審核、梳理和提高。這項工作,將對集團的長遠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
味丹國際 02317.HK
Price :0.51 PE: 12 (0.040456 ) yield: 4.7 (0.0242) PB: 2.89
Net cash: 0.038
經濟景氣不佳、銷售
需求下降,但在集團經營團隊之努力下,除了中國地區外,其他地區均有不錯成
果,主要產品銷售額均有雙位數字增長。總體來說,集團今年總營收達382,900,000
美元,比去年336,107,000美元成長46,793,000美元即13.9%。
期內集團越南廠使用的天然氣大幅漲價,越南國家兩次調升電力價格,主要生
產使用原料如糖蜜、木薯、液氨平均價均來到歷年新高。集團各類產品銷售價格
有提升但仍然無法充分反映成本,故毛利由去年57,856,000美元降至56,224,000
美元,減少2.8%金額1,632,000美元,淨利為5,937,000美元。
在市場銷售方面,越南因受到高通膨、高利率及越盾貶值影響,經濟成長減緩,股市、不動產市場低迷,消費者心態趨保守,越南地區營收僅成長6.2%,而集團第二大市場日本地區雖然去年初因嚴重災情引致經濟緊縮,但因當地客戶與集團已有長期友好合作,日本經濟天災後慢慢恢復、重建與消費需求增加,故日本地區期內營收成長29.5%,高於集團整體營收成長。二零一一年中國經濟成長增長速度逐季放緩,中國勞動力成本迅速提昇,工業生產及出口量均下滑,因經營策略考量,今年第三季集團中國山東味丹雪花聯營公司暫時停產,全中國地區營收減少9.7%至46,779,000美元。東盟地區今年經濟成長也表現不俗,在集團積極拓展通路下,該地區營收成長39.8%。在產品方面,除了谷氨酸產品,期內因產品售價增加、銷售量增加,其餘產品營收都錄得雙位數字成長。
在中國經營策略方面,近年來位於山東的味丹雪花聯營公司因遭遇到能源成本和原料價格的上漲受響,在二零一一年第三季起暫時停止生產,同時經營層已規劃擴展相關產品業務如澱粉及肥料,並計劃配合越南味丹發展海外市場,期望能借此提升山東味丹雪花的效益。
隨著上海市的經濟快速成長,位於松江區的上海味丹廠已成為新興的發展區域,由於法令和城市發展的規劃已較不適合生產事業,同時依公司的規劃上海味丹公司將強化於市場的拓展,銷售網路的建立,深耕大上海地區及蘇浙兩省的市場,因此計劃將現有包裝生產線與廈門廠整合,以期降低生產成本,期內公司已將上海資產出售,同時在附近另尋找較小廠房,使資產更有效利用。
總觀二零一一年是集團面對營運上嚴峻挑戰的一年,不僅從主要使用於生產的農產品原料如木薯、糖蜜上漲外,其他主要原料液氨、工業鹽平均漲幅超過30%,再加上能源成本的大漲,人工成本上升均造成生產成本增加,因而獲利下跌。有見及此,集團靈活生產,提高能源及生產效率,並適度反映成本於售價,因而能克服困難、艱鉅的一年,展望未來一年雖然能源價格上漲陰影依然存在,但部分原料物料價格將有望停止上漲,甚至有下跌空間,對未來的一年的發展將有所脾益。
現金和銀行存款為45,518,000美元比
二零一零年底增加10,982,000美元,約31.8%。短期借款為28,127,000美元,增加 252,000美元;中長期借款為9,946,000美元,減少5,313,000美元,借款以美元為主;短期和中長期借款比率為73.9%比26.1%。
越南二零一二年通貨膨脹將會有所改善,利率可望降低,越盾/美元匯率將較穩定,雖然天然氣及電價依然有上漲的壓力,但醣源的價格和去年比將會持平或是有所下降,將有利於集團成本的控制。集團未來的工作重點是在強化基礎,踏實經營,發揮優勢,去除劣勢,整合資源,聚焦深耕,主要的工作重點如下:
- 除核心產品味精持續加強通路、品牌外,將對風味調味料,高鮮味精再增加
推廣力度,同時今年內預計於越南市場推出飲料產品,配合味精現有通路,創造效益。
- 為發揮澱粉行業的綜效,越南廠將新增進行澱粉糖生產專案,供應給食品、飲料等相關行業。
- 肥飼料事業在近幾年有顯著的成長,未來不僅要求銷售數量的成長外,更要朝開發更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方向努力。
- 集團將加強整合越南、中國區澱粉業務,並檢討從掌握原料,生產有競爭力產品,到消費者服務的經營模式,以增長在中國區澱粉市場佔有率。
- 中國區將持續進行資源整合,集中生產基地,降低成本,加大市場精耕力度,引進新產品項目,加強銷售通路的建立,以期發揮品牌效益。
- 成立組織力改造專案,進行組織能力改造工作,建立具備有員工思維,員工能力及員工治理的組織團隊。
- 持續節能省電專案,能源成本不斷的上漲是集團面臨最大的挑戰,自去年開始已和外部顧問配合,也陸續進行些改善工作,並獲得些成果,今年將再加緊進行。
- ERP已於二零一二年初正式在越南廠上線,此將有助於預算的執行,經營資料分析,能更快速、正確、使公司各單位能在同一平台取得資訊,及時回應,提昇經營效益。
展望二零一二年雖然仍然是不確定的一年,經營環境變化快速,集團仍將以穩健經營的策略,紥根經營管理,開發新產品,加強市場精耕與掌握銷售通路為主軸,全力以赴相信二零一二年仍將會取得審慎樂觀的成果。
有員工合共3,967名,包括受僱於味丹越南
廠子公司的3,438名僱員,味丹中國各子公司的512名僱員及台灣分公司的17名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