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11

智能手机销售进入井喷阶段


       智能手机销售进入井喷阶段,据称现在全球每4部手机中就有一部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一季度也增长了近80% 
        调研机构IDC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9960万部,同比去年的5540万部增长了79.7%。其中,诺基亚仍然位居首位,但市场份额从最高时期的38.8%下滑至24.3%。
        此 外,苹果公司则超越了RIM公司,以18.7%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后者份额为14%。和诺基亚不同,两家公司所有的手机产品均为智能机型。因此将手机 总出货量相比较,排名还要落后于三星和LG。报告特别强调,其间TCL阿尔卡特、印度手机制造商Micromax等厂商的市场增速超过了业界平均水平,其 结果使排名靠前的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IDC高级分析师凯文·莱斯蒂沃(Kevin Restivo)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期间,TCL阿尔卡特、印度手机制造商Micromax等厂商的市场增速超过了业界平均水平,其结果是部分排名靠前的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智能手机销量占1/4
        据 IDC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增至3.72亿部,比去年同期的3.11亿部增长了19.8%。相对于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整体增幅,智能手机近80% 的同比增长显现出市场已开始出现井喷,背后是智能手机低价化和苹果iPhone等明星机型的持续热销。ID C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9960万部,而去年同期该数字仅为5540部。照此计算,全球每出货4部手机中,就有1部为智能机型。
        “智能手机市场中的条件,正在营造出持续增长的风暴。”ID C分析师雷蒙·拉巴斯(R amonLlamas)称,随着更多中、低端价位的智能手机不断上市,可选择设备的增多,是智能手机市场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他预测价格竞争亦将变得越来越激烈。
        然而,尽管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迅速,但现实情况是全球手机销量仍以功能型手机(非采用智能操作系统)为主。IDC亦认为,“鉴于常规功能手机市场需求依然强劲,此类产品短期内不会从市场上消失。”
        黑莓被前后夹击
        具体份额上,虽然正由Symbian向微软系统过渡,诺基亚仍然是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一季度共售出智能手机2420万台,同比增长21.5%。但整体份额却下滑至24.3%,能否借由微软W P7机型“触底反弹”成为未来主要看点。
        原 本排名第二的RIM (黑莓手机制造商)尽管期内机型较多,但总量仍落户于苹果,位于第三位。今年第一季度,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达到18.7%。IDC分析称,主要原 因是推出了C D MA版iPhone手机,以及iPhone 4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热销。据南都记者了解,仅CDMA运营商中国电信未正式开通烧号业务的中国内地市场,已有超过10万台CDMA版iPhone 4从灰色渠道流入。
        至 于RIM,按IDC统计当季其黑莓手机出货量约为1390万台。而未正式公布第一季度财报的RIM官方亦突然调低了原本预计的销售数字,从1450万台下 调至1350万台。此外,除了被苹果超越外,RIM背后的三星和HTC亦紧追不舍。据统计,三星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为1080万台,HTC为1000万 台。两家公司一季度均发布了大量智能机型,有望支撑全年销售。加之RIM在中国等新兴市场进展缓慢,其三甲位置岌岌可危。
        TCL成全球Q1手机出货亮点
        IDC 公布了其调研所得的今年第一季度全球5大手机厂商排名,分别为诺基亚(市场份额29.2%)、三星(市场份额18 .8%)、LG (市场份额6 .6%),苹果(市场份额5.0%)和中兴通讯(市场份额4.1%)。原本长年位列前五,近年来全面转型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被甩在了 5名开外。
        按TCL通讯业务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7 .93亿元,同比增长38.31%,实现净利润1.52亿元。1—3月份,全球手机及配件销量达8715万台,同比增长50.55%。若套入IDC统计总量数字计算,份额约为2.3%。
        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

5/25/2011

中国2011年首季固定资产投资

中国2011年首季服装鞋帽业投资增34.9%

2011年4月21日 10:03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同期增长25%。
   工业投资增势基本平稳。第一季度,工业投资1.67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2.3%),比同期增长24.6%(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製造业投资1.38万亿元,增长29.2%。其中,3月份工业投资增长24.6%。


   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第一季度,通用设备製造业、专用设备製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5%和27.5%;交通运输设备製造业投资增长37.2%;电气机械及器材製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製造业均增长54.1%。


   主要消费品行业投资增势良好。第一季度,纺织业投资比同期增长30.9%,纺织服装鞋帽製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製品业均增长34.9%;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製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9.3%、14.6%和36%;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製品业和化学纤维投资分别增长26.6%、 10.4%和109%;木竹藤棕草製品业投资增长33.9%;医药製造业投资增长31.5%;烟草制造业投资下降21.2%。


   电子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第一季度,通讯设备电脑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比同期增长62%,快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37.4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继续低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速。第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5,169亿元,比同期增长13.4%,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 低11.2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8.3%、10.6%和17.2%;化 学原料及化学製品製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6.4%和17.4%;电力、热力的生産与供应业投资增长6.4%。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第一季度,完成房地产投资8,846亿元,比同期增长34.1%,增幅比1至2月回落1.1个百分点。

5/22/2011

40億 暗盤發售北京盈科中心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fc/04/201104/t20110418_2847561.html

2月下旬,北京盈科中心開價40億元人民幣(約47.3億港元)暗盤發售的消息不脛而走。

李澤楷旗下的盈科大衍地產公司(以下簡稱盈大地產)最終公開承認,最近是有若幹第三者已表達了收購盈科中心的意願,公司對投資機會持開放態度,但並未作出任何決定。

“這棟樓遲早是要賣掉的,沒有懸念。”一位知情人在3月初接受《地產》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究竟買家是誰、談到何種地步仍未有消息傳出,但是,“估計交易快完成了”。

二度叫價

落成于1998年的北京盈科中心,坐落在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的長虹橋邊,隸屬于繁華的CBD商圈的北部,相距燕莎商圈亦不遠。該項目由李澤楷旗下的電訊 盈科持股62%的盈大地產持有,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目前的業態構成為兩棟甲級寫字樓、兩棟高級服務式公寓,及近3.8萬平方米的太平洋百貨購物中 心。

從2008年開始,北京盈科中心便被打上了“待售”的標簽。2008年4月,盈科大地產發出《磋商出售北京盈科中心》公告,稱“正在與有意買家商討出售其于北京盈科中心的權益。”

據悉,那時該項目的未售部分總建築面積為169915.83平方米及861個車位,根據2008年2月29日進行的估值,市值可達41.03億港元。盈 大地產當時聲稱:“盡管出售的價格、時間及其他條款尚未落實,但預期北京盈科中心的凈收購價將在41.03億港元正負5%這一浮動范圍內。”

當時更有媒體爆料,在盈大地產估值前,便有新加坡機構投資者Pacific Star Group擬以約5.5億美元收購,另兩家美資財團也表態,會出更高的報價。但或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北京盈科中心並沒有在2008年成功出手。

近3年的時間過去了,市場盛傳這次北京盈科中心的叫價是40億元人民幣(約47.3億港元),算來前後兩次的要價相差無幾。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直言:“要麼是當時高估了,現在是合理價格;要麼就是現在有些低估。”

若以北京盈科中心未售面積近17萬平方米,40億元人民幣的預計成交價計算,每平方米才2萬多元。21世紀不動產商業地產總經理蔡宇翔認為,北京盈科中心所處地段,目前的拿地成本每平米就得2萬多元。

寫字樓散售的話,這個地段4萬-5萬元/平方米的售價是沒有問題的;機構整棟拿,每平米至少也得達到三萬七八。這個地段的百貨日租金也就5-6元/平方 米的水平,超市每日每平方米3塊多。如此推算,百貨的每平方米售價最多3萬多元。“以土地價值論,這個租金水平沒有很大的吸引力。若改成拆散出租(店中店 形式),每平方米可達5萬-8萬元。”

在蔡宇翔看來,三年前市場不好,有這麼多現金的人不是很多,不容易找到買家,“40億不具吸引力”。但今天,“想買的人多了起來,同樣的價格放在今天是可以接受的。”

成敗大客戶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從租金算回報,北京盈科中心的“賬”肯定算不過來。

未通地鐵10號線的時候,其所處地段的交通並不十分方便,車輛進出都要走南面的路,一旦堵車就麻煩了。那時的太平洋百貨的日子不好過,日流水才幾十萬。

而寫字樓部分,在2004-2006年的租金水平還是相當可觀的,因為出租率很高,很多面積都被大客戶內部的擴租消化掉了。但是,“盛極而衰,當幾個大 客戶的擴租需求都撞到一塊,無法實現的時候,必然要有大客戶走掉。”按照這位知情人的說法,過往的諾基亞(2008年搬遷到亦莊)、強生(2009年遷址 到華貿中心)、IBM(2010年搬到盤古大觀)的遷出,是北京盈科中心面臨過的幾次大考。“諾基亞出走後,曾經有過很長時間的空置,造成很大的困擾。去 年IBM出走,也同樣讓業主很著急。”

在這位知情人看來,2008年到現在,北京盈科中心的寫字樓租金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一直處于比較低位的水平。但客戶群體很好,比較講究客戶層次主要是外企和世界500強企業。

2010年10月,IBM搬走讓北京盈科中心騰出來的1萬多平方米的面積,正好被中信銀行相中,雙方談得很深入。“但就在即將簽約之時,中信銀行方面忽 然聽到該項目要出售的消息,便想再找別樓。隨後,北京盈科中心的大老板從香港趕來,跟中信銀行的大老板見了一面,表示買賣不影響租賃,出售會帶著租約。中 信銀行方面衡量再三,考慮到北京盈科中心業主的口碑,最後還是簽了約。”

“帶著租約賣,租金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該人士推測,中信銀行佔了最好的樓層,支付的租金並不高,或許都達不到120元/平米,肯定不會比IBM在的時候好IBM之前不斷續租,最後的租金並不低,不比當時的市場價便宜。“中信的租金肯定比當時的市場價低了不少。”

實際上,IBM的出走本是盈科拔高租金的一個很好機會。在2010年11月份和中信銀行最終簽約時,盈大地產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中信銀行當時很難在核心地段的其他樓宇裏,找到合適的一萬多平米的面積了。“租金即使再提高20%-30%,中信銀行或許也能接受。”

更何況,本身CBD的租金一直在走高。IBM走後的空置面積,若分成一層一層去出租,所得的租金會高很多,可以增加將近40%.“從去年10月份,分幾 個客戶談,相信到現在也能把空置的面積都消化掉,租金可以做到160-170元/平方米。現在還有面積的話,可以實現180-190元/平方米,甚至是 200元/平方米以上。”

目前,北京盈科中心的客戶中,波音在擴租,中信銀行又來了“超大的客戶還是比較多”,大客戶太多的問題仍然 存在:一旦大客戶的擴租需求不能被滿足,便會選擇離開,進而造成很大面積的空置。“除了不穩定,租金收益勢必會下降,很難再背回來。在一個樓裏,招牌性大 客戶所佔面積不要超過25%.”

該分析人士認為,從2008年末到現在,北京盈科中心的信息溝通能力和活躍程度都略顯不足。據說,直到IBM跟盤古大觀簽完意向,交完定金,準備裝修的時候,才知道其要走。而那時候,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代理機構都知道IBM要走了。

“雖然現在很多軟硬件更新的樓起來了,北京盈科中心仍然可以算是市場內比較高端的樓盤。因為它的客戶組成,它的地位一直在,只不過它沒有把這些客戶品牌的號召力轉化為利潤。”

套現後淡出?

據傳,此番的暗盤出售,感興趣者不少,既有開發商,也有投資機構。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院長朱淩波認為,港資對北京盈科中心所處區域的認同度很高,未來這個商圈將更休閒娛樂和國際化,“港資和外資的興趣會大一些。”

“歸根結底,北京盈科中心是一個已經開業10多年的項目,最終是要有運營能力的人來接手。”同昌盛業北京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唐耀指出:這個 項目的商業部分太平洋百貨,馬上就要合同到期,正好也是商場改造轉型的機會點,“拿過這個項目,就要馬上把增值空間做出來。”

“約 20萬平方米的體量,40個億的價碼。太大了,可能有些企業一口氣吃不下來,會以某種聯合體的形式競標。”唐耀進一步解釋道:比如將商業給予那些願意長期 持有的機構或者開發商,辦公樓和住宅部分給另外一個人可以再次變現,再轉賣。住宅已經有部分出售過了,辦公樓起碼可以分整層銷售,因為市中心能夠整層銷售 的寫字樓供應幾乎為零。

值得玩味的是,北京盈科中心乃李澤楷在內地最早開發,唯一持有的地產項目。從盈大地產當前的布局看,北京盈科中心成功售出,將只剩下香港、日本和泰國的物業。但北京盈科中心待售的兩次流傳,最起碼都給盈大地產的股價帶來了不小的上漲。

李澤楷的盈大地產這麼多年,只在內地做了這麼一個差強人意的項目,並未有其他的後續項目跟進開發。或許,李澤楷之意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套現做地產以外的事情。短時間內套現一筆可觀的利潤後,“淡出”內地房地產,擇時再入,倒也符“小超人”李澤楷的做事風格。

5/20/2011

手機又現泡沫?

近期不論台灣的手機晶片股, 或是香港的手機股都紛紛下挫, 2369 還出了盈警. 又見很多新聞說什麼因世運來臨要掃蕩山寨手機云云. 2369 發出的盈警, 可見內地的手機市場競爭激烈. 但不知為何 2618 也跟著大幅下跌, 從 2010 的年報看, 中國市場只佔 TCL 的銷售不足 6%, 而 2369 則超過90%是在中國市場, 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再看看 2618 第一季報中說, 其在中國市場有突破發展, 從4月的銷售數字看應該所言不虛... 中國掃蕩山寨手機會不會反而對TCL 擴展中國市場有所助益呢.

而環球方面
究機構Gartner週四稱﹐2011年第一季度手機銷量共計4.278億部﹐較上年同期增長19%﹐其中智能手機銷量所佔比例為23.6%。

該機構稱﹐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85%。

該機構研究部門分析師Roberta Cozza在一份公告中稱﹐智能手機銷量所佔比例原本可能更高﹐但製造商在今年第一季度發佈的大量智能手機要到第二季度才能交貨﹐因此﹐部分消費者為等待這些新款智能手機而選擇了推遲購買。

Gartner稱﹐日本地震及海嘯對移動通信設備市場的影響將低於最初預期﹐目前代理商和經銷商手中的成品庫存能夠滿足6-7週的需求﹐零部件庫存能夠滿足大約4週的需求。

Gartner稱﹐由於日本地震後供應鏈吃緊﹐隨著庫存的消耗﹐預計第二季度向經銷商和代理商發售的手機數量將較第一季度有所減少。該機構稱﹐第二季度面向終端用戶的手機銷量將與第一季度持平。

今年第一季度﹐諾基亞公司(Nokia Co., NOK)對終端用戶的手機銷量為1.076億部﹐在整體市場所佔份額為25.1%﹐是全球手機銷量最大的生產商。該公司上年同期的市場佔有率為30.6%。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重新斬獲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第二位﹐市場佔有率為16.1%﹐低於上年同期的18%。Gartner稱﹐該公司推出的新產品及在新興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將會提升其在第二季度的表現。

LG電子(LG Electronics Co., 066570.SE)的市場佔有率從7.6%降至5.6%﹔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的市場佔有率從上年同期的2.3%升至3.9%

在 第一季度銷售的智能手機中﹐谷歌(Google Inc., GOOG)的操縱系統Android位居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榜首﹐市場佔有率從上年同期的9.6%升至36%。與此同時﹐諾基亞的操作系統Symbian的 市場佔有率從上年同期的44.2%降至27.4%。蘋果公司的手機操作系統iOS的市場佔有率從上年同期的15.3%升至16.8%。


 Nokia 少了 ~5%的市場, samsung 少了2%, LG 少了2%, Apple 只上升 1.6%..... 那  Nokia, samsung, LG 少了的8%份額去了那裡?? TCL 現在是全球第七位.......

 Android 市佔 由 9.6 升到36%, 可估計其勢頭不減, 下年前Nokia 應該還不能出windows phone. Android 市佔本年應會再升. 

2618 的第二季度開始將會推出更多的Android 手機, Tablet, 可估計 2618 下半年的銷售應該不差....5月6月仍然可能是持平. 現在仍要等待其5,6月公佈的銷售數字.. 2618 現在的PE 約在 10倍左右... 
不過要小心有部份收入是財技收入~


以上純粹廢UP~

5/13/2011

TCL通訊 4月份銷量

TCL通訊<02618.HK>公布4月份,手機及產品總銷量337.5萬台,按年增長23%。其中,海外市場銷量295.7萬台,中國市場銷量41.8萬台,分別增長23%及19%。

首四個月,累計手機及其他產品總銷量1209萬台,增長42%。海外市場銷售升46%。


                              首三月平均                   4月份
海外市場    276.8 萬                      295.7萬  (+6.8%)
中國市場    13.7                      41.8萬    (+200%)
總計      290.5萬                       337.5萬  (+16.1%)

從第一季業績報告中說 :
本集團於中國市場繼續取得突破,業務保持盈利。透過繼續
拓展覆蓋全國的分銷網絡,以及與網易、搜狐、百度等主要的網絡媒體達成戰略合作,未來本集團將進一步推動其於中國市場的銷售。 


2010 年全年  中國市場 214萬台 , 平均每月17.8萬台. 但均價未看到有沒有提高.
但看中國市場是真的有突破~ 以此推算, 今年中國市場銷售量最少提過 75%

下一季會推出 Alcatel OT990 (Android 2.2 Froyo ), OT60 Tablet 等, OT990 定價在 Rs. 9000, 好似平過Samsung 同級小小.

首4月售1209萬台, 全年目標 5000萬台, 尚欠 3791萬台, 即每月平均最少要有474台, 或每季 1422 萬台. 現在明顯不夠~ 而中國銷售目標為400萬台,  如果仍能維持4月的銷售量, 達標則不難~


http://sjbbs.zol.com.cn/163/171_1622172.html

不闲扯了,先说说A906吧。配置绝对是目前来说性价比无敌的,系统是安卓2.2的,CPU  Brodacom BCM2157 500HZ(双核)内存512RAM+256RAM,蓝牙 wifi gps 更不在话下。这是TCL第一款智能手机,所以为了占领市场,价格压得很低,我在绿森数码上看到699元还加一年的保修,很超值,现在是刚上市,估计过一段时间还会降价,但降价的幅度应该不大,因为手机定的市场价本来就不高,所以现在买来也不会吃亏。现在跟它能竞争的入门级安卓手机没几款,我在淘宝上找了几个对比一下。Ihkc x1(系统是安卓1.6,均价600/  LG LT540(原装系统安卓1.6,均价800/中兴N600CDMA网络,均价650/华为U8120(均价750/淘派T100(不推荐)/天迈G68(不推荐)。
A906CPU可能大家不熟悉,BCM2157arm11架构,是双核心单晶片解决方案,集成了音频和显示芯片,A906没有独立的显示芯片,但玩一般的游戏还可以应付,3D游戏就别试了。



這個TCL A906, 好可能會將其他中國本地的智能手機打死.... 平到無朋友.....

這個超平策略好像熟口熟面...



18/05/2011
2369  中國無線 出盈警
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有意投資者,預期本公司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
三十日止六個月將錄得的溢利較本公司於截至二零一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錄得的溢利將有所減少。 


 

5/02/2011

TCL通訊二零一一年第一季度業績

營業額及淨利潤分別增長44%及159%

香港2011年4月2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財務摘要

截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未經審核業績

(百萬港元)           二零一一年  二零一零年     變動

營業額                2,124     1,474    +44%

毛利                  473      292    +62%

毛利率(%)              22.3%     19.8%   +2.5%

除息稅折攤前利潤             188      85    +120%

母公司所有者應佔利潤           180     69.5    +159%

基本每股收益(港仙)          16.38     6.54    +150%

TCL通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TCL 通訊」或「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02618)今天宣佈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未經審核業績。

於回顧期內,本集團的銷售及經營業績均實現突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於二零一一年第一季度,手機及配件總銷量達870萬台,較二零一零年同期增加51%。如此增長勢頭主要源自於持續地域擴張、「產品技術提升」策略、公開市場的品牌建設,以及配合核心業務的原始設計製造(「ODM」)業務發展策略。

於二零一一年第一季度,本集團營業額增至21.24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4%。由於ODM業務銷量的影響,平均售價由二零一零年第一季度的32.6美元降至二零一一年第一季度的31.2美元,而自有品牌平均售價則保持在33美元。不過,受惠於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及更多元化的產品組合,本集團毛利率由二零一零年同期的19.8%,改善至22.3%。

此外,由於強勁的銷售、經營效率的顯著改善以及「產品技術提升」策略持續取得成功,本集團淨利潤提升159%至1.8億港元。基本每股收益由去年同期的每股6.54港仙增至16.38港仙。[按: 2010年第4季24.07港仙, 第3季17.32港仙]

對於本集團的良好業績,TCL通訊行政總裁郭愛平博士表示:「本集團於二零一一年取得了良好的開端。回顧期內,憑藉強勁的研發及設計能力,本集團在產品開發方面取得良好進展,並在中高端市場穩步拓進,令本集團能夠把握由全球經濟強力反彈而帶來的日益增加的消費需求的機遇。本集團亦持續於中國市場取得突破,同時進一步加強全球品牌建設力度。」

於回顧期內,本集團在海外市場的表現有重大改善。海外市場的銷售量超過830萬台,較二零一零年第一季度增加56%。其中,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市場於二零一一年展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本集團在EMEA市場的手機銷售量達330萬台,較去年同期增加62%。取得的理想銷售表現主要得益於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其受到運營商的熱烈反饋,亦為本集團贏得更多經銷商的青睞。此外,於二零一一年第一季度,美洲市場的銷售量同比增加60%至440萬台,因本集團加強以中高端手機為主的產品組合及成功拓展公開市場及分銷渠道。於亞太(「APAC」)市場,本集團的銷售量為60萬台,同比增加5%,並成功拓展至孟加拉等新市場,同時進一步加強其於菲律賓、越南、新加坡及印度等現有市場的地位。

中國市場的總銷量為40萬台,銷售保持穩定。於回顧期內,本集團成功推出數款星級產品,成為本期的亮點,包括廣受歡迎的「新浪微博」手機TCL i898,以及本集團近期與中國聯通合作推出的極具競爭力的產品TCL A906。除此之外,本集團與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包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及中國電信)的合作亦取得重要突破。透過投放更多廣告及市場推廣資源,於中國市場建立品牌及進一步擴張銷售渠道,本集團深信其產品將在公開市場受熱捧,尤其在四川、遼寧、廣州及江蘇等主要市場,有望取得良好業績。

於二零一一年第一季度,本集團繼續加強產品研發力度,合共推出19款新品,其中包括:TCL A906,一款在中國市場極具競爭力的WCDMA製式3G智能手機,是本集團在3G Android智能手機的戰略性開發中邁出的重要一步,亦是本集團近期與中國聯通達成戰略合作的產品;ONE TOUCH 803,廣受海外主要運營商青睞;VF-252,一款ODM項目產品,是本集團與運營商戰略性合作,拓展新興市場的主要產品之一;以及ONE TOUCH 306,為一款入門級攝像手機,廣受新興市場主要運營商歡迎。此外,於回顧期內,本集團產品獲得客戶及業界的廣泛好評及認可,例如,ONE TOUCH 818

及ONE TOUCH 355 PLAY榮獲「2011年紅點設計獎:產品設計獎」(Reddot Award: Product Design 2011)。此外,本集團成功進一步研發和拓展3G數據卡,產品在亞太地區受到熱烈歡迎,並獲得歐洲運營商關注。

於回顧期內,本集團建立TCL寧波研發中心以開發高端智能手機,此乃本集團業務發展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進一步滲透中高端手機市場。

利用市場對「融合產品」、「跨界產品」及「一站式服務」的需求,本集團亦會加強無線電訊設備的設計及製造,把握時下市場需求所帶來的商機。

TCL通訊主席李東生先生表示:「展望未來,我們相信通過繼續進行地域擴張、提升研發及產品設計能力,以及貫徹「產品技術提升」策略,本集團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本集團將會繼續鞏固於現有市場的領先地位,同時繼續擴展中國及新興市場。通過推出更多時尚新穎的產品,本集團在鞏固低端手機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將會進一步開拓中高端市場。於二零一一年第二季度,本集團計劃推出37款具競爭力的新品,其中包括3G Android智能手機及一系列平板電腦。除此之外,本集團將進一步深化及擴大與全球主要電訊運營商的戰略合作,並繼續致力於公開市場的拓展。同時,本集團將致力鞏固ALCATEL ONE TOUCH的品牌形象及策略,強化與客戶的溝通平台。例如,本集團已成為將於下一季度的盛事環法單車賽2011的官方主要贊助商之一,此舉有助進一步提升ALCATEL ONE TOUCH品牌的知名度,鞏固品牌形象。此外,鑒於業務的持續理想增長,本集團計劃升級其基礎生產設施,包括新建生產廠房,進一步將本集團的年產能提升至1.3億台,以滿足未來業務持續性發展所需。本集團將會不斷改善經營業績,為維持業務的持續增長勢頭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市場劃分的銷量明細

截至三月三十一日止三個月之手機及配件銷量  

(千台)         二零一一年    二零一零年     變動(%)

海外市場           8,304      5,340      +56 %

中國市場            411       449      -8 %

總計             8,715      5,789      +51 %

關於TCL 通訊

TCL 通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2618)以兩大品牌TCL及ALCATEL ONE TOUCH 於全球從事設計、生產及銷售不斷擴大的手機及互聯網產品組合。本集團的產品現售於中國市場及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市場,超過120個國家。TCL通訊擁有高效的生產基地,並於中國多個省份設有研發中心,總部位於中國深圳。



 2010第4季銷量明細

(千台) 2010, 4H 2009, 4H 變化(%)
海外市場 12,102 5,903 105%
中國市場 389 922 -58%
總量 12,491 6,825 83% 

 2010第3季銷量明細

(千台) 2010,3H 2009,3H 變化(%
海外市場 9,082 3,493 160.01%
中國市場 422 747 -43.51%
總量 9,504 4,240 124.15%








(千台) 2010, 2H 2009, 2H 變化
海外市場 7,559 2,168 248.66%
中國市場 880 614 43.32%
總量 8,439 2,782 203.34%































Commodities
Crude Oil 61.09 -1.51%
Natural Gas 3.46 -5.48%
Gasoline 1.99 -1.44%
Heating Oil 2.06 -0.63%
Gold 2968.40 +0.58%
Silver 29.59 +0.28%
Copper 4.13 -1.01%
2025.04.09 end-of-day » Add to your site

WTI Crude Oil
$61.09 ▼-0.92   -1.51%
2025.04.09 end-of-day

意大利國債 10y
希臘國債2y ASP.NET HOSTING